第五百八十三章:与佛陀论道-《我的妹妹超会搞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紧接着,他又继续说道,“世人之苦,所汇集来,源于三毒,即为贪嗔痴,此为集谛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是说,世人所受的所有苦痛,从根源上来说,都是源于贪嗔痴三毒,贪是对于事物的喜好而产生的无节制的追求,嗔是对事物的厌恶而产生的无节制的愤恨,痴是无知与盲目。

    集谛是在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,解释了老人认为的苦的来源。

    然后老人又继续说道,“人之苦欲本来可以断绝,绝三毒,苦自然便消去。人生修行自我,万般寂灭之后,修成正果,成觉悟者,自我便无苦了,此为‘道谛’‘灭谛’。”

    这是说,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,通过断绝‘贪嗔痴’进而断绝人生所有的苦,达到宛如寂灭重生的效果,成为修成正果的‘觉悟者’。

    其实断绝苦痛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,那就是死了,人死了自然就没有苦痛了,所以‘灭谛’叫做‘灭’。

    但是老人认为,人活着,其实也可以通过修行断绝苦痛,达到宛如‘寂灭’的效果。

    当然,‘灭谛’这个词语是莫语直接通过老人的话语翻译而来的意译,而老人原本所说的是一个莫语很熟悉的词汇,‘涅槃’。

    同样,‘觉悟者’也是莫语的意译,老人原本的发音,‘觉悟者’这个词语直接音译过来,也是一个莫语很熟悉的词汇,‘佛’。

    到此,老人其实解释清楚了,他的那句‘唯我独尊’是什么意思。

    老人认为人的自身是这世间最尊贵的东西,人可以通过修行自我,成为觉悟者,超脱世间的所有苦难。

    这第一番论道,看起来像是两人在各说各的,牛头不对马嘴,实际上是两人在称述各自的观点。

    这就像辩论赛里,论辩双方的第一名辩手要首先称述己方的观点一样,先列出一个观点,然后对方再根据己方的观点对对方的观点提出意见。

    在互相讲述了自己的道之后,两人根据对方的道,根据对世界的领悟,继续辩论了起来。

    其实莫语和老人的道就有一点像对立的双方。

    莫语的道看起来是说顺其自然,清静无为,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种‘入世’的道,这个道的核心是统治者要顺应被统治者的民意,不要通过自身的私欲去干预被统治者的发展。

    天子垂拱而天下治,天子拱着手坐在宝座上,什么都不做,与民休养生息,天下自然而然的就治理好了。

    由此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程度,无为是手段,无所不为才是目的。

    天生圣人,教化万民

    而老人的道是‘出世’,如果莫语的‘圣人’要天下太平,社会发展,求的是自我的实现和社会的实现,那老人的‘觉悟者’求的就是自我的超脱,要远离世俗,断绝情欲,恪守戒律,自我修行,如此达到自身的‘涅槃’超脱。

    核心的差距就是度己还是度天下。

    但是两人的道并不是完全对立的,他们在对立之中又存在着统一之处,比如两人的道都偏向于清静无为,比如莫语的‘圣人之道’,在度天下的时候,也在度己身,社会的实现其实就是为了自我的实现。

    虽然在辩论,但是两人并没有争吵,也没有大声的呵斥,而是慢声细语,平静的指出对方道中自己觉得不理解或者觉得有误的地方。

    争吵实际上是想通过自身的一种比斗的手段,让别人的思想被自己控制,而论道,事实上是通过对方来寻找自身道的漏洞,用以补足自身。

   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。

    最终,这场辩论持续了整整一个月,两人都是极其聪慧的人,每当一个人指出对方道中的漏洞,另一个人就会迅速理解,给出解释或者修复这个漏洞。

    而在第三十天的夜晚,莫语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,

    “你要传教吗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,看似简单,其实扣住了老人道中最核心的部分。

    老人的道是修己身的道,是要超脱物外,隔绝情欲,从而觉悟的道,这样的道,他就不应该传播,因为传教本身就是一种‘贪’,执念要求让更多人的学习自己的道,本身就是一种‘贪’。

    而他的道之中,又包含着希望众生都能超脱的愿望。

    当莫语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,老人停住了,他看着莫语,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辉,他轻轻点头,缓声说道,

    “要。”

    这一个‘要’字,其实就破去了他要极端修自身的道法。

    然后他指了指自己,又指了指莫语,

    “我,小乘,你,大乘。”

    乘,其实就是车辆的意思。

    小乘,就是小的车辆,小乘修自身,自己通向彼岸觉悟,搭载的车辆小;大乘就是大的车辆,大乘度世人,要让世人都通向彼岸觉悟,就需要搭载大的车辆。
    第(2/3)页